正置減震與倒置減震有何不同
正置減震與倒置減震在外形、結構、活塞運動、介質以及實際應用等方面均有不同。外形上,正置減震垂直放置,倒置減震倒立放置;結構上,正置減震簡單易保養(yǎng)但摔車易損彈簧,倒置減震剛性強且摔車時彈簧不易受損;活塞運動方面,正置減震由上向下,倒置減震由下向上;介質類型多樣;實際應用中,高性能車型多用倒置減震。二者各有特點與優(yōu)勢 。
從結構的細致層面來看,正置減震結構相對基礎,這種簡單的構造使得它在保養(yǎng)和拆解時難度較低,對于維修人員來說操作更為便捷,而且成本也相對不高。它的行程通常比較長,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供較為舒適的駕乘感受。然而,其缺點也較為明顯,在車輛發(fā)生意外如摔車等情況時,由于彈簧位于相對較為暴露的位置,很容易受到損傷。
而倒置減震的結構設計則有著獨特之處。它具有較強的剛性,能夠為車輛提供更為穩(wěn)固的支撐,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或者激烈駕駛時,這種剛性優(yōu)勢能讓車輛的操控更加穩(wěn)定。同時,倒置減震的簧下重量較輕,這對于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能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且,由于彈簧或油壓部分在上方,在車輛遭遇意外時,彈簧受到損傷的概率大大降低。不過,它的減震行程相較于正置減震會短一些。
在活塞運動方面,正置減震由上向下的活塞運動方式,符合其較為常規(guī)的結構設計。這種運動方式在日常駕駛中能夠較好地應對路面顛簸,在正常行駛狀態(tài)下,能較為平穩(wěn)地實現減震功能。而倒置減震由下向上的活塞運動方式,配合其獨特的結構,在車輛應對復雜路況和激烈駕駛時,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撐力,確保車輛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持較好的穩(wěn)定性。
介質方面,正置減震和倒置減震都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彈簧叉,這種類型沒有阻尼,價格相對便宜;阻力膠類型則是以阻力膠為介質,同樣沒有阻尼;油簧叉以彈簧作為回彈介質、油作為阻尼,雖然較重,但是強度大,對小震動敏感,不過需要定期更換減震器油;油氣叉以空氣為回彈介質、油為阻尼。不同的介質類型為兩種減震方式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提供了多樣的選擇。
在實際應用領域,倒置減震憑借其諸多優(yōu)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廣泛應用于量產車,尤其是高性能車型,如賽車、超級跑車、街車、高級越野車等大多采用倒置式前減震作為前懸架系統。這是因為這些高性能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對操控性、穩(wěn)定性以及應對極限情況的能力要求極高,倒置減震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些需求。而正置減震由于其運動性能一般,并且對車身剛性有一定影響,所以更多地應用在一些對減震性能要求相對沒那么高,更注重成本和日常使用便利性的車型上。
總的來說,正置減震和倒置減震就像汽車懸掛系統中的兩位“得力助手”,正置減震以其簡單的結構、較長的行程和較低的成本,在滿足日常普通駕駛需求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倒置減震則憑借其強大的剛性、較輕的簧下重量以及良好的操控適應性,成為高性能車型的首選。它們各自的特點決定了其在不同類型車輛中的應用,共同為汽車的行駛性能和駕乘體驗保駕護航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