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AMG GT和奔馳AMG GT C在配置上有哪些具體差異?

奔馳 AMG GT奔馳 AMG GT C 在配置上存在多方面差異。外觀上,AMG GT C 擁有寬體車身,前臉獨特,輪轂規(guī)格改變,還有固定式尾翼等;動力上,AMG GT C 發(fā)動機功率更大,百公里加速更快;底盤方面,AMG GT C 配備可調節(jié)電磁減振器、后輪隨動轉向等諸多高端配置;剎車上,AMG GT C 采用前六后單活塞浮動卡鉗;內飾上,AMG GT C 擋把位置靠后 。這些差異讓兩款車展現(xiàn)出不同的特質與駕駛體驗。

奔馳AMG GT和奔馳AMG GT C在配置上有哪些具體差異?

先看外觀差異,AMG GT C的獨特之處十分顯著。它有著和GTR同樣的車身寬體數(shù)據(jù),相比GT和GTS寬了57mm,這使得整車姿態(tài)更加低趴、穩(wěn)健,在路上行駛時極具辨識度。前臉融合了GTS和GTR的設計精髓,還采用了主動式空氣學隔板,不僅美觀還能優(yōu)化空氣動力學性能。輪轂規(guī)格從前19后19改為前19后20,為車輛增添了一份運動氣息。標配的固定式尾翼,以及后保險杠的三個導流出風口,讓其運動感進一步提升,而這些設計在普通的AMG GT上是看不到的。

動力層面,AMG GT C優(yōu)勢明顯。它搭載代號M178的4.0升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功率達到557馬力,最大扭矩680?!っ?,官方百公里加速僅需3.7秒。而奔馳AMG GT作為基礎型號,搭載的4.0升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馬力為476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為3.8秒。相比之下,AMG GT C動力更強勁,加速更迅猛,能給駕駛者帶來更極致的速度體驗。

底盤配置上,AMG GT C盡顯高端??烧{節(jié)軟硬的電磁減振器,能根據(jù)不同路況和駕駛模式調整懸掛硬度;前后雙叉臂獨立懸架,提供出色的操控穩(wěn)定性;電控限滑差速器和后輪隨動轉向功能,讓車輛在彎道行駛時更加靈活。底盤中尾段還有碳纖維車身加強組件,提升車身剛性。剎車系統(tǒng)采用普通的金屬剎車為前六后單活塞浮動卡鉗。相比之下,奔馳AMG GT在這些方面的配置稍顯遜色。

內飾方面,AMG GT C的擋把位置靠后,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駕駛氛圍,但關于AMG GT的內飾對比信息較少。不過從整體配置差異不難看出,AMG GT C在各方面都進行了升級和優(yōu)化,為追求極致性能和獨特體驗的消費者提供了更高級的選擇。如果你更注重車輛的高性能與獨特設計,AMG GT C會是一個絕佳之選;而若追求基礎的AMG駕駛體驗,AMG GT也能滿足需求。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寶馬 5 系 Li 的操控性十分出色。它搭載的 2.0T 發(fā)動機與 8 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配合默契,動力響應迅速且中段加速平穩(wěn),無論是起步提速還是快速路超車都游刃有余。方向盤力回饋充足、虛位小、指向精準,轉向回饋柔韌度適中。底盤能有效過濾顛簸
前途汽車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從設計層面看,它入選國際汽車設計獎項“Concept Car Design of the Year”競爭者名單,這無疑是對其設計理念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度認可。在產(chǎn)品方面,性能卓越的前途 K50 電動跑車,車內科技與
想要避免汽車電瓶沒電時造成的麻煩,需要從預防和應急兩方面著手。預防上,要避免長時間停車,定期啟動車輛為電瓶充電;車輛熄火后關閉不必要電器設備;定期檢查電瓶外觀及樁頭情況;保持良好駕駛習慣,避免頻繁短途行駛。應急時,手動擋車可嘗試推車啟動,也
紅旗 H5 重 1578kg,其重量一般不會影響通過性。車輛的通過性主要與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等因素相關,而紅旗 H5 的車身重量在設計時已充分考量各種性能之間的平衡。雖車重會對速度、加速性能等有一定影響,但該車通過優(yōu)化風阻、合理分配重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