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品牌搶灘中國
廣本在國內的汽車廠家里不屬于第一梯隊,一汽、東風、上汽三大集團的贏利才是最大的。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據顯示,從利潤指標來看,2002年前11個月,16家重點企業(yè)(集團)公司中,三大集團贏利突出,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東風公司贏利增長超過100%,一汽超過50%,上汽超過40%,三大集團的贏利占16家重點企業(yè)利潤總額的90.12%。而從總產量和總利潤來看,平均每輛車的利潤都在兩萬元以上。去年闖入銷售前三名的還有上海通用。據報道,上海通用在1999年投產當年就獲得了6億元的利潤,這在美國通用遍布全球的企業(yè)中,實屬罕見。由于贏利來得太快,合作雙方甚至"來不及討論利潤分配"。作為剛剛起步的中國汽車產業(yè),雖然有44家汽車廠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利潤平均高達28.45%。去年,空調業(yè)最有競爭力的舉措是奧克斯拋出了《價格白皮書》,詳細剖析了一臺空調的技術含量和價格構成,給售價昂貴的其他廠家迎頭棒喝。汽車產業(yè)也期待著這樣的白皮書,只不過到那個時候來重新審視今天的汽車價格,人們絕對不僅僅只是吃驚,也許還有憤怒,如此暴利,難怪國際上的汽車大亨都急不可待地沖了進來。就像馬可·波羅當年傳揚的,東方遍地都是黃金。而國內的富豪們據說也在加緊將投資轉向汽車的相關領域。像雨后春筍一般崛起的4S店,動輒就是幾千萬元的投入,但只需一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全部收回成本,利潤豐厚可想而知。
業(yè)界人士心知肚明
被稱為“汽車瘋子”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的汽車價格是一種畸形,不可能維持太長時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尹家緒則說:“汽車的高利潤能維持多久取決于市場價值規(guī)律!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