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10月即將結束,傳聞10月出車的國產
奔馳卻遲遲不見動靜,讓翹首期盼了幾個月的車迷大失所望。于是,業(yè)界各種關于
奔馳推遲出車原因的猜測紛至沓來--有人說奔馳SKD(采用半散件組裝整車)生產的方式未獲批準,也有人認為奔馳營銷渠道的建設尚需時日?磥,
北京奔馳的“分娩”時機還不成熟。
10月出車被判“謠言” 8月,有媒體報道,
北汽控股總經理董揚表示,
北京產首批SKD奔馳今年10月就可出車,負責SKD的中外人員已經合署辦公,今年年內將生產1900輛。董揚當時的說法是:“開發(fā)區(qū)的新廠房將在明年建成,2005年7月開始正式批量投產。但我們將在今年十一前出車,作為國慶55周年的獻禮!
隨后,記者在對
北京吉普采訪中證實了該消息。據介紹,首批的SKD新車主要是為了前期
經銷商培訓和維修培訓,并且有少量新車會投入到市場中銷售,以征求消費者的市場反饋意見。北汽總經理助理張力也向記者證實了該消息。

然而,時隔1個月,出自權威人士、經過多方求證的消息突然變成了“謠言”。
昨日,記者再次就國產奔馳一事向戴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求證。戴克公務事務部李小姐矢口否認:“我們從來沒有這么說過。10月出車只是大家的猜測!
戴克大將火線上任 從戴克中國的反應來看,所有關于國產奔馳提前出車的消息似乎都是中方的一廂情愿。然而,目前種種跡象均表明,戴克方面對于中國戰(zhàn)略以及奔馳項目的熱情并不低。李小姐表示:“我們也希望越快越好,但一切還是要按計劃進行!
就在大家期待一睹國產奔馳廬山真面目的時候,德國奔馳總部傳來消息,戴姆勒-
克萊斯勒股份公司派出大將出掌所有中國事務。身兼重任的顧儒伯博士是戴克董事會成員。戴克史無前例的決定由董事會成員來直接管理一個區(qū)域,這足以證明戴克對未來中國市場的重視。戴克表示,此舉目的就是進一步實現(xiàn)“參與該地區(qū)轎車和
商用車市場未來增長”的戰(zhàn)略。新的組織結構確立了戴克轎車和
商用車中國項目的未來方向。
在此之前,《法蘭克福周日新聞報》曾報道,戴克正在將發(fā)展重心轉向亞洲市場。計劃在中國大規(guī)模擴大銷售網絡,將奔馳轎車的在華經銷商數量增至現(xiàn)在的近7倍。
推遲出車原因難定 對于合資生產奔馳一事,中外雙方似乎都是熱情高漲,那么為何言之確鑿的“10月出車”計劃告吹呢?業(yè)內有人士分析認為,國產奔馳首批車推遲亮相,很可能是卡在了政策上。不久前,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lián)合向組裝汽車亮出了“紅燈”:《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即將出臺。新辦法規(guī)定,對進口散件裝車構成汽車整車特征的按整車納稅。如果政策不對奔馳特殊照顧開綠燈,那么以SKD方式生產國產奔馳就難以實現(xiàn)。
對于這一說法,業(yè)內也有不少不同的聲音。中國汽車工業(yè)咨詢公司總工程師趙巖認為,一般新建設的汽車項目,國家會給予一定的支持。所以將要頒布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并不會對國產奔馳造成影響。
除了政策因素,那么是否因為國產奔馳生產進程緩慢,致使出車計劃不得不推遲?一位消息靈通人士否認了這種說法。“SKD方式隨時都能出車,只需要貼貼牌子,工序很簡單!睋,由于進口車市疲軟,今年以來天津保稅區(qū)內奔馳經銷商一直在降價甩貨,但不久前有人進了一大批奔馳車,而且全部是
C級車和E級車。這位人士表示,這批車很可能就是即將以SKD方式生產國產奔馳的“原料”。
渠道之爭撲朔迷離
奔馳中國區(qū)
總裁韓力達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奔馳國產事宜進展順利。但對于國產奔馳來說,關鍵問題不是生產,而是銷售。韓力達一語道破了如今國產奔馳項目的最大障礙。如果政策和生產都不足已成為阻礙國產奔馳亮相的原因,那么最有可能成為障礙的就是渠道了。
據北汽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現(xiàn)在中德雙方關于流通體系的談判進展并不順利,雙方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了銷售渠道的控制權上。兩種方案尚未最終敲定:一種是“一邊倒”的方式,即由奔馳方面獨立掌控,依托現(xiàn)有的奔馳經銷商并進行擴充,建立獨立的奔馳銷售網絡;另一種方案則是“兩頭大”,即將現(xiàn)有的北京
吉普“聯(lián)合品牌”經銷商整合在一起,雙方共同控制銷售渠道。
奔馳汽車中國公司的一位人士曾透露,北京奔馳在營銷網絡建設上,有可能效仿
寶馬,利用進口奔馳經銷商賣國產奔馳,建立獨立的銷售渠道。
如果奔馳如愿以償克隆了
寶馬模式,那么聯(lián)合品牌的經銷商就很有可能拿不到國產奔馳的授權。兩年前眾多人踴躍投資
中華4S店,就是希望能夠借
中華的“親緣”關系拿下國產寶馬的授權。沒想到華晨與寶馬在銷售渠道的爭奪上,寶馬占絕對強勢,致使眾多
華晨中華經銷商最終無緣寶馬。盡管“聯(lián)合品牌”擁有了戴克的另外兩個子品牌
克萊斯勒和
三菱,但能否拿下奔馳的授權,現(xiàn)在還很難預料。
戴克獨攬發(fā)言權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國產奔馳”四個字幾乎成了中方的禁忌,一提及馬上退避三舍。
記者從北京
吉普方面獲悉,1個月前北汽集團公司開了一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議,最終宣布了一項決議:有關奔馳項目的所有問題,只有北汽集團黨委宣傳部一個出口,其他所有人都無權發(fā)布。
記者采訪北汽集團黨委宣傳部張部長,當記者提到“國產奔馳”時,張部長立即表示:“關于國產奔馳的事我們都不能說,上面領導下令為了不影響我們與德方的合作,所有關于國產奔馳的事都不予向外界透露!
記者只好轉而向北京吉普新工廠所在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打探情報,但開發(fā)區(qū)宣傳部給出的答復是:奔馳方面暫時沒有新動向。
在一連串的采訪受挫后,只有戴克中國集團事務部給出了正面答復:計劃明年年中下線,無法透露具體細節(jié),但一切工作都在按計劃順利進行中。這位新聞發(fā)言人還強調:別人的說法都是猜想,有關國產奔馳的事情以我們這邊的說法為準。
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奔馳項目的對外發(fā)言權已經完全集中到了戴克方面。
奔馳想要爭奪的絕不僅僅是發(fā)言權。在與北京吉普的合資過程中,奔馳的意愿很明顯:通過4S店控制銷售渠道,進而拿到一直由中方掌握的銷售“話語權”。